实用技能

看似简单的中外节日文化的对比课,你可能上错啦!

2020年08月28日
分享到

■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语言学习和文化探究比例设置失衡问题,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中外传统节日文化的对比能力。笔者以自己所教的关于圣诞节的阅读课为例,探索促进学生中外传统节日文化对比能力提升的教学实施路径。

■ 关键词:阅读课;传统节日;文化对比能力;语言知识;思维发展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语言水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将主要的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引入阅读教学时,应注重语言、知识和文化的结合。然而许多教师常常顾此失彼:或是过多地关注文本基本信息和语言知识,花费较长时间就词汇、句式、语法或事实性信息进行教学,缺乏对节日文化的深入探究,忽视文本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或是轻描淡写地处理文本信息和语言知识,用过多时间处理节日文化知识,致使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不扎实,对文本理解不深刻,在进行文化对比时词不达意。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比中外节日文化的过程中,既不能拘泥于文本分析,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语言学习,过早地跳出文本去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充分把握语言知识和思维发展的关系,注重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有感而发,创新地表达自我,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中外传统节日文化的对比能力,并探究其实施路径,以期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路径


1. 品味语言特色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强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要树立语言教学与文化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意识(梅德明、王蔷,2018)。


一篇文笔优美、含义深刻的文章,通常会借助独具特色的语言来表达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化性。教师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文章的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力,加深对文化的认识。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语言欣赏能力。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时不能仅停留在词句解释方面,更要引导学生接触丰富的语言文字,感受其温度,品味其独特、细腻的韵味,使学生能够在文字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2. 分析语言深意



阅读文本中经常会有一些精彩细致的描写,它们紧扣主旨,富有深意。此外,文本中也会有许多留白,深隐于字里行间。领会文本言语间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正是英语阅读学习的灵魂和魅力所在。


教师要准确锁定文本精髓所在,紧抓触动人心的细节,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透过表层语言分析深意,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分析作者如何使词语变得鲜活而富有温情,领略作品旺盛的生命力,使作品走进内心并引起共鸣。


3. 理解、概括节日文化差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愈发密切,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机会日益增多,因此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提升和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格外重要。


曹伦华和吴江(2013)认为,基础英语教育不仅应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敏感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西方节日文化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节日文化差异,汲取营养,摒弃糟粕,形成正确的认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要“加深对文化异同的理解,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节日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自豪感。


4. 整合、提炼节日文化共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秉持理解和包容的心态,放宽视野,努力探索中外传统节日文化的本质。优秀的节日文化往往具有共性:既能慰藉人们心灵,也能催人奋进,引人前行。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整合、提炼中外传统节日的文化共性,帮助学生汲取节日文化的精华。


5. 讲好节日文化故事



在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美和深意、领略节日文化的异同后,教师要创设语境,指引学生走出文本,讲好属于自己的节日文化故事。关于节日文化故事的叙述本质上就是对节日文化的阐释和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叙述或回忆节日文化故事,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节日文化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3 Celebration Lesson 4 Christmas的课文Memories of Christmas为例,详细介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具体的实施路径,提高学生的中外传统节日文化的对比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

1. 文本分析与教学目标




(1)文本分析


Memories of Christmas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主人公和圣诞节有关的童年记忆。文章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呈现了若干圣诞节活动画面,展示了西方家庭庆祝圣诞节的方式。


从文字层面看,本文的语言具体形象,作者通过描述一系列“孩子气”的行为(childish behavior),呈现出圣诞节活动的生动场景。


从文章结构层面看,作者按时间顺序展开了对圣诞节的回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孩子的童心、童趣和童真。


从文化层面看,作者以细腻的笔法描写节日,真实地反映出圣诞节的传统文化,令读者感受到圣诞节期间人们宁静欢快的心情以及和谐友好的家庭氛围。


从内容层面看,本文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语言材料,展现了西方家庭庆祝圣诞节的典型方式,能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2)教学目标


  • 学生能掌握与圣诞节有关的单词和词组(名词有carol、stocking、envelope、decoration、pudding等;动词及词组有swallow、put up等);

  • 学生能厘清文章一明一暗两条主线;

  • 学生能在品味文本语言特色的同时,厘清人物情感;

  • 学生能归纳出主要的中外传统节日(如春节和圣诞节)的差异和共性;

  •  学生能讲述自己童年时代关于春节的美好记忆并阐释其主题意义。


2. 教学过程



(1)文化导入


由于授课时间适逢中秋节,因此教师从中秋节导入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自由谈论和中秋节有关的内容。学生的发言涉及时间、食物、活动、起源、人们的感受以及节日的意义等方面。


然后教师提问“In western countries, during which festival do people have family reunion like the Mid-Autumn Festival?”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节日”。学生提到了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教师让学生在思考中初步感知中外传统节日文化的共性。


[设计意图]


借助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文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已知。


(2)梳理主线


① 关注标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Memories of Christmas”,并提出“What kind of memories does the writer have? What aspects are mentioned?”两个问题,学生陆续回答:“The writer has fantastic / beautiful / warm / sweet / happy / unforgettable / memorable / impressive memories. They are related to food, activity, people, weather and feeling.”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学生从宏观入手,通过标题感悟文章的整体基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圣诞节记忆所涉及的具体方面,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和介绍节日的方法。


② 梳理主线


教师引导学生两人一组探讨文章主线,并提问:“What’s the main line of the passage?” 学生在上一环节的问题启发下,比较顺利地发现文章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明线是“活动”(activity),暗线是“情感”(feeling)。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线,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3)习得词汇


教师要求学生就文本内容构建思维导图并进行阐释。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习得词汇(见图1)。


640 (16)

图1. 思维导图


例如,关于“食物”(Food),学生列举了文本中提到的pudding、turkey breast;关于“活动”(Activity),学生写下了decorate the house、put up the Christmas tree、the decorations and the balloons等,其中,pudding、breast、decorate、put up 和decoration均为新内容,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或图片来理解这些单词或词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文本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品质。学生阐释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整理思维,巩固、运用所学词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自然地将整体和细节、抽象和具象有机结合。


(4)品味语言特色



教师提问“How old might the writer be?”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年龄以及文中呈现出的、该年龄段人群特有的心理和行为,引导他们欣赏独特的语言。


学生根据文中“My sister, Alison, and I sat down in front of the fire and wrote a letter to Father Christmas telling him about all the presents we wanted.”推测作者是个小孩子(The writer was a kid.),并解释:“Adults won’t behave like this.”他们认为句中的动词wrote和telling充分体现了孩子幼稚、纯真的本性。


教师鼓励学生在全文找出更多的体现“孩子气”的语句,并借助图片再现画面。学生找到了许多相关的句子,如“We sang Christmas carols happily, laughed at jokes, put on silly paper hats and laughed again.” “I put so much food in my mouth sometimes that it was hard to swallow.”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寻找体现“孩子气”的语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让学生领略语言的灵动和魅力,感受节日带来的无尽快乐。


(5)分析语言深意


学生两人一组,探讨“孩子气”的语句中所蕴藏的深意。教师问道:“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s related to the childlike behaviors, what personality traits or moods can you find in the kids?”学生各抒己见。


例如,他们根据文中“My sister, Alison, and I sat down in front of the fire and wrote a letter to Father Christmas telling him about all the presents we wanted.”得出以下结论:“The kids were innocent and lovable. / They were waiting for Christmas anxiously. / They were full of expectations for the coming of Christmas. / They were eager for Christmas’ approaching.”


学生根据他们在上一环节找出的第一个句子分析道:“We can learn that the kids were carefree and blissful. / They lived in a pleasant and harmonious family.”又根据第二个句子分析道:“The food was inviting and tasty, and the kids were experiencing an extremely happy time.”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show more than tell”的作用。文中用作者大快朵颐的场面展现出孩子们对节日美食的热爱与和谐、欢快的氛围。虽然作者鲜用形容词描述这些食物,但读者依旧能感受到它们的美味。教师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捕捉文本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为输出活动提供语言支持。


(6)理解、概括节日文化差异


① 引入节日文化内容


教师播放关于春节活动的音频,学生根据音频内容记录要点,然后两人一组练习后汇报。学生列举的春节活动包括探亲访友、家庭团聚、赠送礼物、发红包、吃团圆饭、贴剪纸、贴春联、放鞭炮等。


[设计意图]


曹伦华、吴江(2013)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文章中的文化元素,补充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上引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能够激活学生对春节的既有知识,打开学生的探究思路。


② 对比节日文化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圣诞节和春节的差异:“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ristmas and the Spring Festival? Please 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and then share in class.”学生通过同伴合作找出两个节日的差异。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在黑板上记录关键信息。以下为部分学生的发言内容:

  • S1: We decorate the house with the spring couplet, paper cuts and Chinese character “Fu” to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while the westerners put up the Christmas trees, balloons and other decorations to welcome Christmas.

  • S2: We enjoy fish, duck, dumplings, or sweet dumplings while westerns prefer pudding, turkey breast and Christmas cakes.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寻找节日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回顾、运用所学语言,同时将文本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产生关联。


③ 归纳节日文化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节日文化差异,具体步骤如下:


a. 追问。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内容追问:“What aspects are they about? Why do people enjoy doing that?”


学生根据S1的发言总结出:They are about “activity”. People decorate the house so that they can experience the festive atmosphere and satisfy the eyes.


学生根据S2的发言总结出:They are about “food”. People are busy preparing food to get a good taste of delicious food as well as to feast the eyes.


教师在黑板上继续写下相关信息(见表1)。


640 (17)

                                                                   表1. 教师板书


b. 启发。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表1第一列的信息,提问:“What are they related to?”学生回答:“They are related to people’s different senses, such as sense of sight, sense of taste, sense of smell.”


学生发现上述差异均和人的感官相关,涉及视觉、味觉、嗅觉等。也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节日文化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感官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他们认为圣诞节和春节在起源上不同,前者与宗教有关,而后者与祖先崇拜有关(Christmas is related to religion whil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nnected with ancestor worship)。教师在黑板上继续记录关键词。


c. 补充。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补充和归纳节日差异,补充后的板书见表2。

640 (18)

表2.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逐级编码,深入探究节日文化差异的本质和规律。例如,他们在归纳中外两个节日的文化差异时的编码情况为“活动—视觉—感官—身体上的感受”“起源—文化—精神上的感受”等。此外,学生在探讨中学会从多角度思考节日文化差异。例如,有学生认为从文化方面来看,两个节日的差异性体现在起源、礼物、娱乐等方面。


(7)整合、提炼节日文化共性


教师要求学生分析圣诞节和春节的共性,提问:“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ristmas and the Spring Festival?”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① 列举


学生讨论两个节日的文化共性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精简后最终呈现的句子列举如下:

● In both festivals people have feasts happily together with the family members.

● People set off firecrackers to express happiness for the promising future.

● People welcome the New Year’s bell together full of expectations.

● People give presents to the children, making them excited.

● People do some cleaning thoroughly together and decorate the house with something special and beautiful.

● Shop owners all like this period, for they can make money before and during the festivals.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思考,初步感知了节日的文化共性,为下一步的整合活动作铺垫。


② 整合


教师要求学生将上述各句分类整合,提问:“Can you figure out the sentences that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Which sentences should be put together?”


学生将上述句子分为三组:第一组(第1、4、5句)关于家庭氛围(family atmosphere);第二组(第2、3句)关于期待和希望(expectations and hope);第三组(第6句)关于经济(economy)。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整合信息,发展抽象思维。


③ 解读


教师要求学生解读上述整合环节的三方面内容,学生的解读如下:

  • 关于家庭氛围:In both festivals, fami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People live in harmony, share happiness and love, and enjoy the peaceful atmosphere.

  • 关于期待和希望:In both festivals, people bid farewell to the past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bright future.

  • 关于经济:Both festivals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解读厘清节日文化对比的逻辑,并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


④ 提炼


教师引导学生提炼上述三个句子内容,启发学生思考:“We can see the first sentence is about emotion. What about the other two sentences?”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提炼出了emotion、mentality、economy 三个主要方面,总结情况如图2所示。

640 (19)

图2. 学生的总结情况


在此基础上,学生归纳出圣诞节和春节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从情感方面看,两个节日都是家庭团聚的美好时光,充满着温馨和欢乐;

  • 从精神方面看,两个节日均有辞旧迎新的意味,人们借由庆祝节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希望;

  • 从经济方面看,两个节日都能给商业带来好处,促进经济发展。


⑤ 总结


最后,教师总结:“Both festivals share the same traditional values. Both should be accepted and respected. But remember: East, west, home is the best.”


[设计意图]


《课标》指出,文化知识的教学涉及几个步骤的演进和融合,包括“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比较、赏析节日文化,教师设计了“列举—整合—解读—提炼—总结”环节,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寻找共性并提炼、概括,发展抽象思维。


(8)创编节日文化故事


在本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童年时代有关春节的记忆,包括孩子气的行为(Please share your memori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ncluding childlike behaviors)。


有的学生谈到了放鞭炮:

I clearly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when I ignited a firecracker by myself. Although I was extremely afraid of it, I gathered up my courage to have a try. I pressed my lighter at full strength and carefully lit the lighter. As soon as the fuse was lit, I rushed away as far as possible. While I stuffed up my ears, my family watched the firecracker together. It was so beautiful. After that, I lighted fireworks by myself.


有的学生阐述了春节的意义:

In my opinion, the Spring Festival is not simply a time for celebration, but also a festival about love. When the yearly reunion brings people back from everywhere of the globe, the loving atmosphere of family spreads through the whole country along with people’s wishes and hopes. To love and to be loved. These are my memori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在关于放鞭炮的习作片段中,学生生动地刻画出自己跃跃欲试、又惊又喜的心理活动;在探讨春节的意义时,学生则真情流露,真实、自然地诠释了春节充满爱意和希望的内涵。


[设计意图]


《课标》对文化意识的三级水平定义包含“能够用所学的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描述、阐释中外文化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教师让学生回忆童年时期春节故事的活动看似简单,实则是通过让学生讲述故事唤起他们对春节的美好回忆,引导他们在回忆中深入思考和感悟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内涵,从而学会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更加热爱中国文化。


结语

在本节课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中外传统节日文化对比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注重其语言和思维的并进发展。


教师在进行语言铺垫时,积极寻找教学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语境引导学生感悟和应用语言,使学生在温故中知新,在应用中创新。同时,教师注重训练学生思维,注重师生互动。教师把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中外传统节日文化对比中提升语言鉴赏能力,获得人生感悟,探究节日文化异同,促进自身思维发展。


作者简介

雷霞辉,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高中英语备课组长,北京市英语骨干教师,海淀区兼职教研员。

以上内容摘自《英语学习》2020年第6期“热点·观点”栏目,原题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促进学生中外节日文化对比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文章版权归《英语学习》所有,欢迎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


参考文献

  • 曹伦华, 吴江. 2013.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2): 22—26

  • 梅德明, 王蔷.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