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前沿

“新高考”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2017年01月18日
分享到

改用全国卷后,对英语的要求降低了,学完必修课程就可以参加高考了 , 没有必要继续学习选修课程?

李俊和 选修教材到底该不该学?首先老师要评估一下学生的水平,如果学生的平均分在 80 分以下,那就不建议学习选修课程。如果学生水平还不错,还是建议使用的。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大致有以下四点好处:

1.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果想过高考的阅读关,没有阅读量是行不通的。阅读量 + 写作量=高考前途无量!

2. 选修课的文章是对必修课内容的重要补充,选修课包括了各类体裁的文章,其中不乏有一些文学作品。一般初中到高中必修部分的教材过分强调information,语言不够优美,而选修教材中的内容是必修课中所欠缺的。

3. 选修教材中的文章难度明显高于必修教材。比如长句增多、动词变化的形式增多、连词的使用、后置定语的使用都频频出现。这些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想提高阅读能力,单靠几篇简单的文章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需要有适当的拔高。

4. 现在的高考对阅读特别重视,重点考察能力,而起决定作用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能力。在高考中阅读的分数占比很高,像完形填空、听力、短文改错、短文填空等题型都是需要通过阅读来完成的。阅读如果不过关,考试很难考好。尤其是高考中的第三、第四篇短文,难度更大。

如何用选修教材也是一门学问。有的老师反映课时不够,学不完。那么可以把选修课程当做阅读教材,让学生用选修教材练习阅读,不要做题,不要分析语言点,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的老师反映词汇量太大,那么可以不用记词汇,了解大概意思即可。另外建议学生自己学习选修教材,教师在词汇障碍或者语句理解方面给予适当帮助。阅读是个体劳动,不建议以同桌合作或分组讨论的形式学习,这样就违背了阅读的本质。选修教材中的课文建议学生至少看两遍。

越来越多的省份从地方卷改用全国卷,以后教学中也应该都使用统一版本的教材么?

扈华唯 2015 年开始,高考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越来越多,这在国家有关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中有明确要求,要逐年增加使用全国卷的省份。根据这一要求,我大胆地预测一下,除上海外,全国所有的省市将都会使用全国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有两套并行的课程标准,上海使用自己的课程标准,而我国其他地区执行的是统一的课程标准。

考试越来越统一了,教材是否也该统一呢?关键要看教材与考试之间的关系和关联度了。其一,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密切。教材是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材料,考试是检测学生是否具备某种能力的手段和工具,教材不是为考试而编写,而考试的选材恰恰会回避教材,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追求高的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其二,教材并非考试的依据。虽然说高考命题也会考虑中学教学各方面的实际,但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考试形式和内容选择也不受教材限制,也就是说英语高考与英语教材关系并不大。如果说他们两者之间有关系,那就是两者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展开的。其三,两者的关注点不同。英语教材更关注学习的过程,高考关注的却是学习的结果。基于以上三点,可以说教材没有必要全国统一。

多省使用全国卷和全国使用同一套试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高考英语学科全国卷有两套,分别是课标 I 卷和课标 II 卷。随着新高考的实施, 2017 年在浙江省将会出现有别于这目前两套全国卷的第三套全国试卷。

一考不再定终身,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即一年两考,三年六考?

王志强 我觉得这里有一个理解误区:新高考的英语高考一年两考是已经确定了,但这不能解读为学生可以三年六考,因为从目前沪、浙的新高考方案看,考试成绩两年有效,这就意味着学生高一参加考试的成绩是不能计入高考成绩的,所以高一学生不可能参加外语高考。

那么,一年两考对学生的高中英语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的判断是:英语高考压力相对减轻,但个人学习规划压力加大。英语率先突破了“一考定终身”,学生可以一年两考,甚至会有学生两年四考,所以应考的压力大大减轻。但因为高二的英语高考可计入最终高考成绩,那么多数学生会希望提前结束英语学习,把高三的时间用于冲刺语文、数学以及部分选考科目和备考,这就要求高中生有科学的学习规划,对英语学习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的调节与分配。为此,英语学习时间前移,学习任务前置的情况将不可避免,高一年级,甚至初中阶段就要为高二的英语高考做充分的准备。

多做题才能无往不胜,尤其要做与新高考题型、难度相当的单元测试题?

王志强:现在上海、浙江新高考方案的英语高考还没有进行,所以还不确定在考试内容、难度等方面与传统的英语高考会有多大的差异。但从浙江的新高考方案我们或许对今后的英语新高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浙江的新高考方案是:三个取消(20 个单项填空题、首句信息匹配题、短文改错题),一个保持(完形填空,但难度略降),一个减少(阅读理解由原来的 4 20 个题减为 3 10个小题),两个增加(阅读理解七选五、语法填空),一个创新(写作部分包括两篇:第一篇是应用文写作,第二篇是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浙江的英语新高考题型基本在各省市的高考中都使用过,唯独读后续写是创新,这对全国中学师生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题型。

从浙江英语高考方案看,新高考更加突出语言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英语阅读能力与表达的考查。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有许多途径,但我认为最低效的途径就是习题训练。客观来讲,造成我国英语学习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最主要误区就在于习题训练。语言学习不能依靠机械的知识学习与习题训练,而要着眼于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真正靠做题讲题来应对高考的英语教学,永远都不会是有效的教学,或者说,这样的教学可能会让一小部分学生达到提高分数的目的,但前提是有多数学生把英语当成一辈子的痛。

所以,无论是对新题型的“大水猛灌”,还是对传统题型的“文火慢炖”,亦或是每个单元、模块的过关检测,都不应该成为英语学习、英语备考的主角。基于阅读的语言背景与知识的学习、基于听说的语言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基于语言积累的语言输出与表达,才应该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角。

平时教学中要敢于、善于攻难题、解偏题,才能拉开高考分数差距?

王志强 既然目标是拉开高考分数差距,那分析问题的切入角度就得从高考试题入手。为此,我们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问题一:什么英语试题是偏题、难题?在有单项填空题的时候,的确存在一些死抠语法的偏、难题,但这只存在于日常训练中,高考试题中从来不存在。而其他题型,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完形填空等题型,都不属于偏、难题型,也不会设置偏、难的问题。

问题二:英语高考试题难吗?英语《考试大纲》在考试性质部分有一句必不可少的话: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这意味着高考试题有难度,但难度适当。从评价的角度看,全国卷英语试题一直保持非常稳定的难度系数 (自主命题省份也是如此 ),是各学科中难度最稳定的,所以一线老师对历年英语试题的评价是:难度适宜,不偏不怪。其实,之所以选择外语一年两考,不是要特别加强外语学习,而是因为外语的标准化考试在国际上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外语考试在试题难易度的控制上有非常可靠的保证,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多次考试的难易度、区分度的一致性,因此信度可靠。既然高考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那平时教学中靠攻难、解偏是达不到拉开高考分数差的目的的。

问题三:拉开高考分数差距需要靠做题吗?前文已经表述,不再赘言。当然,适当的、高质量的习题训练是必要的,正如新东方的备考经验:三个月的应试训练足矣。如果把英语的习题应试拉长到高中三年,英语学习苦矣、难矣 !

课标里没有的词汇在考试中出现就是超纲,没有必要让学生花费额外的精力记忆一些不常用词汇?

李俊和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四个想法:

1. 高考按考试大纲的规定是 3,500 个单词,这些词汇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依据。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全国课标卷,全国卷都是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命题的,出现超纲词的可能性不大。如有极个别的超纲词, 5 个生词至少有 4 个会有中文注释,没有标注中文注释的通常结合上下文也可以猜出单词的大致意思,比如地名等。

2. 有些所谓的超纲词其实并没有超纲,这些单词是根据构词法稍微做了变化。比如 care,加“ -less”就从“小心”变成了“粗心”,再加一个“ -ness”就变成了“粗心”的名词,这种情况是不算超纲的。

3. 有些老师或者学生会问“有没有必要背一些大纲之外的单词?”我的回答是“没必要!”。因为高考命题时会严格执行考试大纲的内容。

4. 大纲中的 3,500 个单词不应该一视同 仁, 3,500 1,500+2,000 什么这样加?我们要分清“四会”的单词和“一会”的单词。凡是经常做高考命题工作的人会发现,高考的词汇表中有一部分单词要求“一会”即可,这些词通常是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般以名词为主。比 responsibility socialismcommunication 等,这些词看懂就行,并不要求写出来。有些人会问“你怎么能肯定不要求写出来呢?”高考需要写的内容有限,一般只需要写一篇作文,作文通常是应用文 + 说明文的形式,应用和说明都与日常生活相关,基本都用常用词,很少会用到生僻词。一般情况下初中阶段学习的单词和一些常用的动词会经常用到,越常用的词越重要。比如近期有一篇高考作文题目是《十年后的我》,主要就是描述自己的家庭生活、工作、爱好等内容。另外还有一篇关于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作文,描述与老人聊天、给老人演节目等,这些都不需要用到生僻词。所以学习词汇时, 1,500 个常用词要做到“四会”,其余的 2,000 词了解大概意思就可以。

记单词忌讳单记单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最好通过听力或阅读的方式记单词。如果学生从高一开始每天坚持阅读三篇文章,到了高三就会有 100 万的阅读量, 100 万的阅读量中,这 3,500 个单词已经重复出现很多次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语法和词汇都要通过语音体现,初中英语教学要把学习和掌握好音标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否则会对高中英语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李俊和 关于学习音标的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1. 音标我认为应该学。作为一名中国人,英语对于我们来说是外语,学好音标有助于我们顺利读出单词,可以很好地把音和形结合起来,学音标和学语法一样是必要的。但是在语言学习中,理论与实践,永远是实践排在第一位的,实践比语言更重要。拼读、读音规则跟

语法一样,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起决定作用。 70% 左右的词汇符合音标规则,但是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单词是不符合音标规则的。

2. 对于刚开始学习英语的人,我不太建议学习音标,我认为至少要有 500 左右的词汇量才适合学习音标。在学习音标的过程中,应该强调让学习者自己感悟。感知比告知更重要,实践比讲解更重要,要以语言的实践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音标及语音知识教学以外,更应该注重语音练习。有些教师让学生练习书法,而不去校正语音,这种方法我不太赞成,英语与汉字不同,它不是一门艺术,学习英语更应该注重语音语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听地道的英语,让学生有一定的模仿,在语言学习中模仿比理解更重要,同时也要教会学生规则

现行的英语教材词汇量太大、内容太多,教不完,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扈华唯 是的,教材没有教完 , 肯定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各省根据自己的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对英语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大多数省份要求学习 8 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如果 8 个模块没有学习完就参加高考,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受影响。

教材为什么在规定的时间内教不完呢?是因为词汇量太大、内容太多吗?我认为这不是根本原因。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建议高中英语的周课学时为 4 个, 9 周完成一个模块,一学期学完两个模块。教材没有教完,主要原因是我们教师不放心,讲得太多造成的。有人开玩笑说,高中上四年,我们老师还是有很多没有内容讲完。虽有些夸张,但说到点子上了。我们的英语教学是时候做些改变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英语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让学生广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才是提升语言能力的关键。

在“用英语做事情”的基本理念下,基础性的语言知识不再是重点?

扈华唯 这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亮点就是“用英语做事情”。“用英语能做事情”不仅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描述英语课程目标特有的方式,而且体现了英语课程理念的重大转变;“用英语做事情”不仅是英语教学的目标,而且是英语教学的方法。

“用英语做事情”是不是意味着语言的基础知识学习不重要了呢?我不这么认为。语言知识对于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与之前相比,一点都没有降低。这一理念给英语教学带来惊喜和变化,学习语言知识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很难想象,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而存在的语言能力,能用英语去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我要说,学习语言知识依然很重要,语言知识还是教学的重点,没有语言知识,哪来的语言能力!但学习语言知识不是落脚点,学习语言知识的归宿是“用英语去做事情”,实现交际目的。

高考题型改革后,取消了单选题,全部以阅读和运用为主,课堂教学中没有必要重点处理教材上的知识点?

扈华唯 高考取消了单项选择题,采用短文填空题,但考查的点还是语言知识。不再在单句或多句的小语境中考查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而是放在语境更宽广的语篇中考查学生,能更好地考查学生语言知识掌握的程度。毫无疑问,教材上的知识点不仅仍然需要当做重点来处理,而且要从语篇的视角来感知、理解、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

答题方式由选择变成了填写,是英语高考题型改革的另一大亮点。做选择题时,学生是在所给的 4 个选项中去比较和选择,有时候甚至是猜测,对英语知识掌握个大概就可以了。现在做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去理解短文,把握文章的文脉,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李俊和,北京市第四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在北京四中教授英语二十五年,担任英语教研组组长十余年,目前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之一。曾获北京市先进教师称号,北京四中优秀园丁奖。2004 年被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中小学外语教师。

扈华唯,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教学评价研究室主任,中学英语学科负责人,特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导师,湖北大学硕士生导师。

王志强,山东烟台教科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副院长,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