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前沿

我的为师岁月

2016年09月29日
分享到

“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得本科期间,教我们教学法的张伊娜老师曾说,中小学的年轻教师应该“三年树特色,五年要出头”。当时我并不明白张老师说的“出头”是什么意思,现在其实也还是不太明白。如果说能够出去参加各类比赛就叫“出头”,我离恩师定下的目标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参加2014年12月的全国英语高中优质课竞赛时,我教龄六年。

不过说到“特色”,我可能刚刚从教时就有了。更确切地说,可能在本科师范生期间,就注定了我以后的教学风格。我生性活泼好动,热情奔放,成天咧着嘴笑呵呵,和所有人都能“自来熟”。所以我的课堂也是这样。从最初工作开始,所有同事都说我的课堂“充满激情”:有一个嗓门大、语速快、爱说笑话、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极其丰富的老师,想没有激情都难。

一开始,我很喜欢“充满激情”这个标签。这说明我愉快的情绪能感染学生,是件好事。工作初期,我想了很多细节来让自己的课堂时刻都“充满激情”。精美的课件,有趣的梗,思前想后安排的课堂活动,可一两个学期过后,我竟然有身心俱疲的感觉。我发现自己很多的教学手段都是当时热闹,而事后并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带来指导作用。换句话说,学生在我课堂上的愉快,很多时候不是跟学习有关的,只是当时一些比较无关的细节。从知识技能上来说,我的“激情”并没有给学生们带来长久的收获。

工作两年之后,我又回到高一执教。看着上一轮“激情”备课时留下的各种教案课件,我皱着眉头问自己:What the hell was I thinking? 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理念,觉得有两个很重要的地方被自己本末倒置了。其一,“热闹”要服务于“学习”。在课堂上,“学习”是目的,“热闹”只是手段。后来我观摩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堂,发现有很多其实并不“热闹”,有些也“热闹”,但那是内外兼修的,我当时恐怕只是为“热闹”而“热闹”,徒有其表。其二,我是一个出色的语言学习者,我的语言技能足以给学生在各方面做到示范,但是,英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们成为出色的语言学习者,而不是让教师在课堂上做出各种让学生和听课者叹为观止的自我展示。于是我终于获得一个重要的结论:一切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很惭愧,我竟然在工作两三年之后,才最终认识到这条教科书式的金科玉律有多么重要。“激情”并没有错,只要教学理念恰当,沉着冷静的老师和激情四射的老师都能给学生很多帮助。

“磨人”岁月度春秋

2012 年年底, 我休完产假重回课堂。次年5月份,我参加了南京市高中英语优质课评选。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篇名为“What is life?”的文章会被我教二十多遍,而我就在这看似折磨的磨课过程中,步入了教师成长的快车道。

在参加这次比赛前,我不知道一节课需要被“磨”这么多遍。而磨课的结果就是,2013年5月份的第一稿备课稿和2014年12月参加全国英语高中优质课展评时的最后一稿备课稿几乎没有相同的地方。在这过程中,同事和前辈们不断鞭策我思考和尝试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后来能够明显感到,在对待日常的教学工作时,我的理念更加先进,手段更加高效,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加成熟了。

赛课给我留下的财富是日常教学的升级。如果说之前更多的是凭借热情和直觉在教书,经历过赛课的我,才真正学会了如何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进行思考。

我的理解是,学生们盼望着这样的课堂:有趣、充实、有挑战性、能够参与而且最终能够达到教师的期望值。因此,我着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有效教学尝试。

首先是阅读教学。此前我有过这样的疑问:阅读需要教吗?想象一下讲母语的孩子,学会了一些字后就能够马马虎虎读故事,随着他们认的字越来越多,他们会读更多自己喜欢的书,最终形成一种习惯。其实外语也是一样,最有益的阅读活动是泛读,而这往往是发生在课堂之外的。然而,课堂上的阅读课,学生能够学到什么?

我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学校高中的英语教材是《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这套经典教材里的很多文章被一些英语爱好者网友称为“神作”,可见其语言价值。我和同事们在备课反复阅读课文时,也时常感叹,这些文章写得太好了。然而,高一高二的孩子是不能深刻理解课文文字之精妙的。当孩子们翻开一篇新的课文时,他们或许不难看懂字面意思,但他们可能只会觉得,这些课文不过是一个个无聊的小故事。甚至有一些孩子会认为,学习一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把其中出现的词汇掌握就可以了,因为课文“不好玩”。因此,对于高中水平的学生来说,不进行对阅读文章的深度发掘,就是在浪费优秀的语言范本,打乱进一步学习外语的本质规律,最终磨灭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我努力让阅读教学有层次感。理解文章字面意思是第一步,之后学生要学会归纳大意,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结构等,因为《新概念英语》里有很多论述文,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帮助。然后,我们会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如作者写作意图、修辞特点以及“read between the lines” 等。在这样的处理下,学生都表示阅读课上得“有意思”,“很开心”。

我曾经听过一些阅读课,看见一些老师会变着花样地检测学生对一篇新接触课文的文章内容掌握了多少,用的方法很多,有表格填空、任务型阅读填空和选择题。他们会解释说这是要与高考接轨,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哪个孩子想要花这么多脑力,来记忆一些白纸黑字上明摆着,又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的信息呢?倒不如,把这个时间和精力空出来,让学生进行一些更高级别的思考。等到他们慢慢训练出了强大的理解力和分析力,考试里的阅读理解题又怎么可能难得住他们?

其次是写作训练。写作是最能够检测一个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形式。我希望课堂上很多的训练都能最终落实到写作上。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观察,我发现许多学生在作文里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词汇或句型的短缺,而是中式思维对英语行文的影响。换句话说,孩子们的逻辑不是“英语的”逻辑,写出来的作文显得肤浅又混乱。我在阅读课的教学中,会不时提醒学生思考并学习文章结构和修辞方面的特点,希望他们能够把所学课文中逻辑和技法最终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我们学校的英语课有课前演讲的传统。到了高二下之后,课前演讲的讲评也被我加入了作文指导的色彩。我带着同学们一同剖析演讲同学的口语习作,分析演讲内容的逻辑,让他们从听众的角度谈谈这些小演讲的效果如何:哪里“make sense”,哪里“doesn’t make sense”。这样的训练让孩子们的口语和写作都更加合逻辑,“上路子”。

除外,我尝试着用一些有意思的方法减轻他们写作文的“痛苦”。就算我们做老师的,谁小时候没有听到“写作文”三个字就头大过的经历呢?

其中一个有意思的方法就是,我与学生们一同写作文。在测验或者写作训练课上,我会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同写作文。在讲评课上,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我的习作(用投影仪展示):哪里写得好,哪里要改进(不过他们尚无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我再从受试者的角度,解释我的解题思路和文章布局。甚至有的时候,我会现场布置一个作文题,一边和学生一起分析题目、安排思路,一边就能逐句写出作文了。在此过程中,他们直观地体验了作文的“生产”过程,渐渐明白了写作原则是什么,也能够慢慢写出我所要求的“没有废话”的作文了。另外,为了避免“炫技”嫌疑,我在范文中从不使用浮夸的辞藻,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重视基础词汇的使用,往往能够达到更加地道的效果。慢慢地,班上的不少“学霸”也受到了这一思想的“感召”,他们的习作中的词句明显更加平实,少了很多我也得翻字典才能看懂的大词,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行文更加流畅,我的阅读体验也更加好了。

除了带着学生分析我写的文章,我也会把他们的习作匿名打印出来,分发给同学们一起分析阅读。除外,在学生暑假期间,还会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同学们分享好的习作。不过,我并不是“手把手”式教学的拥护者。我相信,学生最终要学会自己学习,而老师之前的所有工作,只是指导和示范。到学生进入高二之后,我便开始试着更多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而这点在词汇教学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些。

在现阶段国内的中学词汇教学中,讲授法仍然占到主导地位,但为什么我们的工作经常只是把重点词汇在字典上的释义、例句等信息照搬到课件上呢?这样一来,教师没有什么活动空间,而学生们也会对词汇学习有很刻板的理解。

一次机缘巧合的尝试,却改善了这种教学处境:那是前年的秋季学期,我的喉咙得了急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而第二天正好要讲词汇,看着之前已经做好的信息量满满的PPT课件,想着第二天该怎么办。忽然想到,干脆让学生自学吧,但必须要了解一下他们自学后对重点词汇的掌握情况。于是,我把之前的课件加工成了worksheet:首先,把包含词语解释、句型用法以及例句等“字典内容”全印出来给学生自行阅读;第二,每个重点词汇再找两三个例句,要求学生们与同桌一起操练,用学过的语言paraphrase 目标词汇在句中表达的意思,不得照搬字典释义;最后,给予小情境,让学生们用目标词汇造一些句子。

在前一天费了这么多精力编写了这样一份worksheet后,第二天的课上得轻松又热闹。我用微弱的声音向学生们解释了worksheet的使用方法,接下来就交给学生自己研习新词,互相操练。在课堂后期的检测时段中,不少同学造出了符合词义又很有趣味的句子。

有了这次经验以后,我便会时不时给自己“减负”,课前花多一点时间编写包含生词信息和各种活动的worksheet,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们自己开口操练,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习新语言知识,在总结中统一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们逐渐认同这个形式,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很喜欢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而测验也显示,学生们在这样“懒惰”的教学方法下,成绩丝毫不逊色。

为人师的燃情岁月

上高中时,我的母校南京金陵中学杰出的物理特级老师朱建廉曾说过,“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you have forgotten everything you learned in school”,当然,他是用中文说的。高中毕业这么多年,他的精气神到现在还留

在我脑海中。同样,如今我的毕业生对我最深的印象,除了上述教学方法之外,

最多的标签还是我许多和课堂教学无关的细节:我真实有趣的风格。

我对自己作为教师的根本要求是:少犯错误,多点情趣。这是因为我实在是个“马大哈”,就算在上课时也有时会拼错单词,讲错用法,所以我鼓励学生们上课时积极纠正我的错误。不过幸好,我的个人色彩和生活情趣能够让学生们原谅我的各种“乌龙”。生活即是教育,好的生活情趣应该蔓延在教育的每个细节中。

学生手机拍下的插图(见图1)兴许可以帮助解释我所谓的“情趣”是什么。这是我们在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42课“Modern Cavemen”时,我的课堂板书。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就是说一群探险队员爬下一个人迹罕至的洞穴,然后描述了一下洞穴中的景色。文章在情节上比较无聊,但其描述性语言细致有条理。在备课时,我思考要用什么手段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地认真阅读描述性的语言,于是想到了“画画”这个方法,要求他们根据作者的描述顺序,大略画出洞穴里的景致。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们必须认真阅读课文,注意被描述事物的时间顺序、地点位置和具体的描述词语。在学生们展示完部分画作后,我最后一边带领他们梳理课文关键词,一边随手在黑板上画下了这幅画,“仅供参考”。

我的为师岁月

图1.“Modern Cavemen”课堂板书


除了这幅画,学生手机里还录下了每年圣诞歌我唱的歌,脑海里还会留下心理习作《屋树人》的分析,还有我因为他们打上课铃了还在吃零食聊八卦,用英语给他们解释的一些生活片段背后的科学原理:为什么人喜欢吃垃圾食品,为什么女生喜欢娃娃,在寻觅配偶时嗅觉所扮演的角色等等。

其实我认为,只要教学语言使用英语,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英语课堂的内容。因为生活即教育,只有生活是有趣的,教育才是有趣的,只有教育是有趣的,

学习才是快乐的。所谓教师的“情趣”,并不是要老师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是要让学生们知道,老师们除了在课堂以外,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是个“有意思”的人。记得我的一位女学生在课前演讲时说,以后要像我一样,做一个“爱家庭、爱事业、爱生活的幸福女人”,整篇演讲有理有据,语言和表达都相当之好。虽然我并不认为她今后会跟我一样,乐于安逸的家庭生活和单纯的教书职业,但从她的感受中,我看到了一个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而我很欣慰我对她的影响是温暖的、有爱的、非急功近利的。不仅给学生在学科上当榜样、做示范,也让他们从自己身上看见一些能够借鉴的成年人的状态,这才是古往今来的老师们所传之真“道”。

为师之路任重而道远,然光凭一腔热情难以持久。教师成长需要学习和反思,更需要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关怀。静心学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将心比心,教师于我,是职业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杨梦,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英语教师。中教一级,获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一等奖。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