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引领,实践指导

——上海市长宁区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培训项目纪实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珏,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原文出处: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2014年第20147期 第10-13页

期刊名称:小学英语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4年12期

  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校本研训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校本研训的核心——教研组长自身的课程执行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也已成为关键之关键。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学科教研组长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能力、教研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科的发展、团队的建设,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有鉴于此,2013年2月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和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了为期一年的“上海市长宁区小学英语学科教研组长高级研修班”,旨在“打造一支具有先进外语教学思想、较强教研能力的小学英语教研组长队伍”。经过一年的培训实践与操作,成效已初步显现。

  一、学员的需求分析

  为了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项目达到量体裁衣和按需培训的目的,在制定培训方案前,该项目组和上海市级专家举行讨论,召开英语教师代表座谈会,对每一位学员进行访谈,并借鉴多年来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各类市级教研组长培训项目的经验,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教研组长的基本素养与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培训方案做了预设和论证。

  此外,在第一次培训活动中,导师团又对30名学员做了访谈,了解学员的需求,为培训目标的制定和培训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参加访谈的对象是参加此项目培训的30名学员,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其中24名学员是长宁区各所小学的英语教研组长,担任教研组长的平均年限为9年,其中最长的22年,最短的仅1年,另外6名学员是长宁区青年学科带头人。与此同时,项目组也对长宁区两位小学英语学科教研员进行了访谈,其中一名担任教研员年限为13年,另一名为3年。上述访谈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包括30名学员和两名长宁区教研员。

  (二)访谈提纲

  1.30名学员的访谈提纲

  ①学校英语教研组今年开展过哪些活动?

  ②在英语校本研修活动开展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经验?遇到哪些困难?

  ③你印象最深的英语教研活动有哪些?为什么?

  ④希望此次培训项目给予哪些支持和帮助?

  ⑤你对今后学校英语教研组的建设有哪些新的思考?

  2.两位教研员的访谈提纲

  ⑥你希望通过此项目培训,使学员在哪些方面有所收获?

  ⑦在你曾经组织的区域英语教研活动中,有哪些主题?主要采用什么活动方式?

  ⑧学员已经具备哪些英语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开展教研活动的实践能力?

  (三)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访谈,项目组基本把握了目前英语教研组和英语教研组长的优势和弱势,并且了解了他们对于培训的期望。(见下页表1)

  在访谈过程中,与会者一致认为:校本研训应该着眼于小学英语学科发展以及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真实问题,因为只有从问题出发,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校本研训活动,才会有所收获。在访谈期间,与会者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在英语校本研训中,如何发现问题和确立主题?如何设计研训活动?除了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以外,还有哪些研训形式?英语教研组长如何成为一名专业引领者?如何开展有效的英语校本研训活动?如何不断提升英语教研组长的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指导能力?怎样让组内的每一位英语教师情绪饱满地投入到校本研训中并有所收获?

  

  上述访谈内容较为客观地呈现了目前小学英语学科的现状和英语教研组长的需求,为此项目组归纳了如下的培训需求:

  ①英语教研组长如何有效指导教师备课?

  ②英语教研组长如何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③英语教研组长如何策划与组织教研活动?

  ④英语教研组长如何缓解和解决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矛盾和负面情绪?

  二、培训目标确定与培训内容的选择

  在上述访谈和分析的基础上,项目组确定了下列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详见图1及表2)

  三、培训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培训内容是实现培训目标的载体,专家团队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关键。为了实现培训成效的最优化和最大化,项目组设计了如下培训思路。(如图2所示)

  ·让学员在参与基于任务的实践过程中,体验现代外语教学理念。

  ·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实际教学问题。

  ·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在此过程中,由导师全程陪伴,适时介入。

  

  

  

  (一)组建专家团队

  组建专家团队是保证培训内容落实的关键。传统的培训活动往往将每位专家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专家之间很难形成一个整体。此外,每位专家所呈现的培训内容是否能够保持一致?是否直接针对培训目标?是否完全满足培训需求?这些问题一直是传统培训的通病或软肋。为此,项目组根据培训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切的专家,组建专家团队。项目组认为,“专家”的定义是广义的,只要适切和符合需要,任何学者、学校教师和教研员都可以成为项目专家。由此,本项目组建了包括特级教师以及优秀骨干教师的专家团队,以满足不同培训内容的需要。项目组将专家团队分为一级培训团队、二级培训团队和专题培训团队。其中,一级培训团队承担对二级培训团队的培训以及对所有学员的工作坊培训;二级培训团队共5人,承担对5个学员小组及小组内学员个体的全程指导;专题培训团队承担基于培训模块与课程的专题报告。一级和二级团队分工如下页图3所示。

  

  (二)选择培训方式

  项目组要求:从接受培训开始,每一位学员都应该成为所在学校的一颗“种子”和一名“领跑者”,引领本校英语教研组的发展。30名学员来自不同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弱势,如何使每一位学员在短短的一年期间都能出现“增长点”,迅速成为所在学校的一颗“种子”和一名“领跑者”,这对学员团队的研修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项目组提出了“有分有合,分合结合”的原则,采用集体指导、小组指导、个体指导、小组合作、独立研究、专家点评、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一系列研修方式,使每一位学员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每一项主题培训活动中,并有所收获。

  (三)开展培训活动

  1.在参与过程中体验理念

  根据培训内容的需要,项目组采用基于任务的实践方式,帮助学员在完成专题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体验现代外语教学思想。2013年上半年的培训内容聚焦于课堂教学,我们将30名学员分成5个小组,针对单元整体教学和语篇教学两大主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项目组要求学员通过组内之间的同伴合作,分别完成一个单元3课时的教学以及教学设计。项目组专门为他们搭建了区级教研平台,与全区小学英语学科教师分享和互动。在基本实现了更新教学理念和改善教学行为目标的基础上,2013年下半年培训内容开始聚焦于校本研训,但其核心内容仍然离不开课堂教学,学员开始由“学员角色”逐渐转向“指导者角色”。在这期间,项目组要求学员开始具备课堂教学的诊断能力和指导能力。尽管培训的核心内容仍然是课堂教学,但是要求学员开始思考如何策划有效的教研方式、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教研主题、如何引领教研组团队共同开展教学专题研讨、如何指导英语教师开展有效教学设计、如何实现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30位学员对现代外语教学思想的理解与把握又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2.在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

  事实表明,在基于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学员能较为有效地理解与把握现代外语教学思想,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行为。但是,无论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在教研实践中,学员都会遇到或发现诸多教学问题和教研问题,在教材解读、目标设定、过程设计中走弯路或碰钉子,甚至走进死胡同。实践表明,传统的灌输式培训往往事倍功半,而目前倡导的发现式培训和参与式培训却能事半功倍,因为同伴互助、研究思考、读书学习、实践尝试和专家指导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使学员很快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及教研能力。

  3.在发现过程中导师介入

  基于任务的实践过程不断深化了学员对现代外语教学思想的理解,而问题发现又不断提升了学员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导师适时、适度的介入。当学员遇到问题时,导师团队通过专题讲座、工作坊、案例剖析、读书学习等不同方式给予专业支持,而非直接呈现答案,由此激发学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无论是任务前、任务中还是任务后,导师始终全程陪伴,适时、适度地给予专业指导,使学员迅速学会了有效指导英语教研组教师的策略与方式。

  虽然培训项目为期一年,但是学员还要完成所在学校的工作。项目组要求学员在自己所在的学校落实培训期间撰写的英语教研组计划,在此过程中同样得到导师团队全程陪伴,一旦遇到问题,导师团队将会利用邮件、QQ、电话等及时给予学员专业指导。

  四、培训结果的显现

  在短短一年的培训中,30位学员都承担了一节或一节以上的教学研究课,并策划和组织了两次以上的高质量的校本研训活动。30名学员来自不同学校,平日很难有机会聚在一起就一个主题开展深入的互动研讨,然而一年的培训使他们形成了学习共同体。他们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同感一致了,在培训期间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将促使他们在未来的教研活动中进行更多的分享与交流。

  可以说,这30名学员在经过为期一年的个性化、针对性的培训后,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学科带头人,他们不仅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熟悉和把握新课程所倡导的英语教学的理念与思想,而且能够较为清晰地阐述有效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不仅能够为本校英语教师和外校教师上教学主题示范课或研讨课,而且能够在校级层面开设有关小学英语教学的微型专题讲座。作为英语教研组长,他们基本掌握了开展校本研训工作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已经能够营造和谐互动的教研文化、不断促进自身和教研组成员的专业发展。

  五、培训经验的总结与反思

  (一)成功经验

  经过一年的培训,学员们获得了成长和发展,这与培训的组织与实施紧密相关。调研和总结时,我们发现下列两点经验得到了学员的普遍认可:

  其一,在目标设定过程中,不但关注了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而且关注了区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对英语教研组长的期望和学员的需求。

  其二,在培训过程中,体现了几个“重”,即:重实践能力培养,重个性化指导,重过程体验,重任务驱动,重小组协作,重人人参与以及重校际合作。

  (二)项目反思

  通过一年的运作,该项目基本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我们在未来的培训工作中应该注意和修正的,比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导师的参与度?如何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如何搭建更多平台来激发学员思考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们认为,这次培训活动确实拓宽了学员的学术视野,更新和转变了他们的教学理念,但是行为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局限于短短一年的培训,也不应该局限于接受培训的30位学员。我们期望,更多的英语教研组长和英语教师能够获得这种培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