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致辞

2017年11月24日
分享到

  11月21-22日,“2017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生源基地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国际化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外语业务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同时他也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给出了一些建议。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致辞

图为王殿军在论坛现场发言

  以下为王殿军在论坛现场发言,原文有改动。

  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一是因为我对这个会议的主题——国际化人才培养特别感兴趣;另外虽然我不知道“一带一路”的带有多宽、路有多长,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作为中学必须关注。更重要的是生源基地校的建立。作为一个校长,只要是能为我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平台,我就会全力以赴地把这件事情努力做好。

  今天的议题是我们如何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我认为:

  第一,没有国际化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传统的保守封闭的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出来开放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人才,怎么能培养出国际视野?那么怎么样才能有国际化的教育呢?这个话题范围很广,今天我就先把这个任务引到北外——没有国际化的学校和国际化的师资,我们就培养不出国际化的人才,就没有国际化的教育,换句话说,国际化教育需要有好的学校和好的老师。

  如果不会说外语,那么我们无法进行国际交流。因此国际化的教育,语言一定是先行的。一定要交流沟通与合作,语言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是前提,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我想就如何培养更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胸怀开放的教师提出看法,在这点上我觉得北外尤其义不容辞。我首先要感谢北外,因为这些年它提供给了我们太多优秀的英语教师。北外毕业的学生,业务能力特别强,语言的发音,语感语言的专业修养方面都很顶尖。

  但是在教育学方面,比如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和学生交流、把握学生心理等等,北外的毕业生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学习。我希望北外可以看到自己相当多的毕业生走向了全国的名校担任外语老师,所以建议北外开设一个教育学方面的辅修专业,让那些有志于将来走向中学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的学生,在本科研究生阶段了解心理学,了解教育学,了解中学需要怎样老师。

  那么我们现有老师应该怎么办?我希望能够在我们名校的骨干教师的培养上,北外能够给我们提供帮助,办一些高端的培训,让教师提高外语业务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这是我的第二个建议。

  第三个建议,我在几年前率领了一部分教师开发推广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这个是为比较优秀的学生设置的课程,内容很丰富,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经济学等等。但是如果对比一下美国的大学先修课程(AP课程)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语言类课程占了相当大一部分,大概应该有十门左右。而我们现在开发中国先修课程里面,只有英语一门语言类课程。

  为什么不开多语种呢?因为我们缺少这样的师资力量。这个师资力量可以在哪儿寻求?当然是在北外。所以我希望北外能够不光培养好自己的学生,还要带领全中国把这种外语多语种教学做起来,也希望北外能够推荐更多的专家参与到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这样一个创办过程当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事关全局的事情。

  最后我想再说几点。现在国际化教育是一种教育趋势,但是目前它的增长有点迅猛,发展有点过热。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国际教育热现象背后的冷思考。

  第一,国际化教育不能过度地强调国际化,而忘记本土化。我们首先一定把本国的文化语言掌握得特别扎实。需要知道树再高,再繁茂,枝叶再大,走向世界,根永远扎在中国,否则就像浮萍,飘在水上,没有根基。所以中国文化和汉语教育要扎扎实实,根植于中国大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才是我心目中好的国际人才教育。

  第二,我们目前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国际化教育中,双语教育到底该如何进行,仅仅是语言的学习,还是有些科目也需要双语教学;双语学习中,双语的地位;双语教育从什么年龄开始,学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需要北外拥有的语言专家进行研究,然后我们进行实践。

  因此,我们在进行国际化教育的时候,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我们需要有研究的心态,敬畏的心态,尊重人才规律,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对待国际化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才能够不耽误下一代学生的发展,才能对得起国家的号召。

  因此我觉得“一带一路”,语言应该先行。北外可以做更多、更好的事情,我们也应该为北外提供更多更优秀的生源,让北外带领我们走向“一带一路”。


  (本文转载自搜狐教育,原标题: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有国际视野的教师)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