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前沿

以文化为导向的外文特色教育

2017年04月20日
分享到

夏谷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专家,浙江省中小学外语教学学会会长,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英语特级教师。

我们谈到英语教学,主要涉及到文字,文法以及文本,其中文本强调在语篇中习得语言,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具体来看,英语教学包括语音知识、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等方面,而听说读写的基础建立在文本上,尤其是这几年的中高考对文本的选择和处理等都非常关注。除了文字、文法、文本,从另一个层面去考虑外文就是文学、文化以及文明。语言教学不仅是学习语言,更要有跨文化的交际,所以说语言教学要通过体验其他民族的文化,提高文明素养。也就是说,不管是哪一个“文”字,最终目的是要培养一个文明的人。

学校培养的人是为未来社会服务的,学校应该跟社会接轨,甚至要超前于社会。我们搞教育改革或者实施教改方案,都不能忘记社会这个大背景,需要看清当今社会的发展情况。在这个背景下,要思考新时期的人才应该是怎么样的?我认为有四个指标:首先,应该是learning to know(学会学习), 学生要培养成会学习的能力,而这不单是在学校里面学了多少知识,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说,走向社会也要学习,所以学习能力很重要。 第二,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情),不仅是做好一件事情,更多的是如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等。 第三,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共处),就是学会社会交往能力。最后是learning to be(学会做人),做个文明的人。

中国正处在培养国民能力的起步阶段,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几大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1 年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什么是英语素养呢?首先是具备基本的语言知识、基本的语言技能、跨文化教技能、初步交际能力等等;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逻辑性思维、反思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第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即语言学习能力、学科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从某个意义来说,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生需要借助语言去学习其他学科的东西。所以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去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第四是人文素养,这涉及到生活经历的问题和文化意识问题,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从这些来看,这四方面能力的培育是我们外语教学要关注的。

现在,英语教学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从三“文”的教学转换为六“文”的教育。即英语教学涉及到文学教学、文法教育、文本教学;上升到英文教育,我们要增加文学教育、文化教育以及文明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去调整和改革,以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未来在国际舞台上有话语权的中国人,具体应该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和共同生存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领导力和自我领导能力方面考虑。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注重语言教育、思维教育以及文化教育。语言教育指基于扎实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能够准确获取或传递有关熟悉话题的信息,并学习跨学科的知识。思维教育是基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的能力。文化教育是能够基于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国际理解和国际表达的能力。

此外,学校的课程结构也应该做一些调整,新设立的结构需要包括三部分:必修、选修和课外活动。必修课程主要是国家国民教育的校本化,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教材的选用和整合。选修课程是学生个性教育的校本化,选修课程是学校特色的主要表现,具有开放性和跨学科性。关于英文课程建构,外国语学校应该逐步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这其实也是高中课程标准推出时的核心要求之一。但现在,我们在选修课程的发展上还面临诸多问题。首先,好多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其次,开设的选修课变成了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甚至是应试教育的外延,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按培养人才的角度去打造课程。所以,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去开设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化。活动课程主要是从原来的学生社团等活动组织演变而来,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虽然老师不去干预,但是应该从整个理念和框架结构间接的去引领学生。在实施这三大结构课程的过程当中,我们更多地要讲究课程教育方式方法问题,讲究提倡学生主题、活动途径和文化方向。其中,学生主题体现的是教育理念,老师在课堂当中应该注意到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课程;活动途径体现的就是具体的教育方法,而文化导向是我们教育的产出。

关于评价体系,要逐渐让学生参与,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来体现学业成就。学生参与,主要重在学生的主体表现,评分体系里不止包括了考试成绩,还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情况等等。其中,课堂参与就包括了学生的提问、置疑、讨论、发言等。对于任务完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质量,这不单是检测单词掌握、语法掌握的程度,并且还要看学生如何通过语言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至于学业成就,则重在学生能力发展的培养。

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将他们培养成与国际接轨的、有影响力的人才,还要通过与外国学生一起参加各类活动,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培养国际视野。比如说,模拟联合国活动,可以综合多元的知识,孩子作为某个国家的代表,要了解该国的政治、军事、农村、工业、经济等等。这里所得到的知识,不是我们上一堂课就能够解决的事情。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活动学会国际表达,即合理、妥协、多赢。还有模拟议会辩论活动,学生分两派模仿欧洲议会中的执政党和反对党,通过搜集大量的证据配以严密的思维来与对方辩论,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活动。

※以上内容均来自《英语学习》(教师版)2014年第7期,版权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