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前沿

谈小学英语复习课中教材的再利用(二)

2017年01月17日
分享到

高效能语法教学的前提与建议

  刘鹰 :《学生双语报》主编

传统英语教学非常注重语法与词汇的教学。自从上世纪80 年代我国英语教育领域引进了交际法教学理念之后,语法教学逐步淡出,不再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之一。课改后部审通过的中小学英语教材都不再以语法结构为基本编写框架。在全国及分省的高考命题和各地的中考命题中,单纯考查语法的内容也在逐步减少。即使是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类的试题,命题者也越来越注重语境化原则。很多试题已经无法依靠单纯的语法规则来找到最佳答案。在这种背景下,“淡化语法”的观点也在近年来比较流行。甚至有人提出只要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是否学习语法都不重要了。

如何理解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淡化语法”的说法是否恰当?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法教学?这些是很多老师感到困惑与不解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语法教学理念中将语法视为是一种语言知识的错误观点,然后,探讨了这个常见的错误观点所导致的语法教学的问题与弊端,最后我提出了高效能语法教学策略的几个原则与方法。

  传统语法教学理念中的一个错误观点及两个错误结论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语法被视为是一种知识,并且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列一起统称为“双基”。即使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也保留了基础知识的说法。我个人认为,把语法当做一种语言知识的观点是错误的。

现代意义上的知识体系是有严格界定的。知识体系有基本概念的定义、概念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知识点之间的也有明确清晰的层级与体系关系。知识的学习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学生无法跳过基础知识而学习和掌握高级知识。当学生掌握了高级知识后,就可以运用高级的方式解决基础的问题。以数学为例,如果不懂加减乘除,肯定学不会四则运算,而如果学不会四则运算,就肯定没有办法学代数,学不会代数就不可能学会微积分。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代数,就可以用代数的方式去解决算术层面的问题。在物理学中也有类似的案例。中学物理的知识是学习大学物理的基础,但学会了大学物理,就能用高级的方法来解决初级物理的问题。

从这种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出发的话,语法显然不是一种体系化的知识。语法在逻辑上没有基础与高级知识之间的阶梯式关系。“This is a book.”这样的简单陈述句和“How do you do?”这样的特殊疑问句在表面上看,似乎有某种简单与复杂程度的区别。我们会认为特殊疑问句比简单陈述句要复杂。但这种复杂与简单之间并没有逻辑关联。简单的陈述句并不是学习特殊疑问句的逻辑基础。学生不必先学会“This is a book.”这类句子才能理解和学习“How do you do?”式的特殊疑问句。传统的英语教材,都是从简单陈述句开始的,但是交际法教材从交际原则出发,从语用的角度考虑,一开始学习英语,就先学习greeting 的方式,直接教学生“How do you do?”“How are you?”“What’s your name?”之类的特殊疑问句,学生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知识理解的困难。因为,语法不是知识,也就不会有必须先学某种语法规则才能理解另一种语法规则的逻辑限制。

其次,语法规则只是对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的归纳和描述。语法规则本身并没有一种普适的逻辑规则,也不存在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出对应规则的可能。一般现在时态的陈述句中,主语如果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需要加要加“s”或相应的变形。各种动词过去时、过去分词的不规则变化、被动语态的规则和虚拟语气、间接引语的规则等都很难从一个逻辑起点,根据推理来生成规则。即使是所谓的规则变化,其实也没有什么逻辑的依据。为何名词要分可数与不可数?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也有各种规则。为何完成时态一定要have/has+过去分词构成?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是根据某种语言形成的逻辑可以推理演绎的。通俗地说,就是语法没有道理可讲。林语堂在《开明英语语法》的英文版中,说:“All rules leak.”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语法规则的特点与尴尬。所以,我觉得语法不是知识,只是一套充满例外、无法推理、约定俗成的规则。

把语法当成知识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两个常见的错误做法:第一,在语法教学中,把语法内容按照一种想象的中的知识性的难易结构来循序组织教材与教学。第二,以为语法规则是可以推理、演绎的,在语法教学中过度解释、固化规则、甚至牵强地解释很多规则的理由。

错误结论一:语法的教学应当依照结构由简而难地进行

  语法不是数理科学。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必须先学会加、减、乘、除,才能学会四则运算。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学习代数。数学的知识体系有逻辑的关联与阶梯性特点。因为复杂的知识是建立在简单知识基础之上的,学不会简单的,就无法学会复杂的知识。语法不是知识,没有这种内在的逻辑关联与难度的阶梯性。语法虽然有结构上的难易之分,但这种难易关系不是逻辑的关联关系。因此,就没有必要按照所谓的结构的难易来决定学习语法的顺序。

比如,一般疑问句的结构要比特殊疑问句简单,陈述句比一般疑问句简单。从结构难易的顺序出发,我们会觉得应当先教陈述句,再教一般疑问句,然后再学特殊疑问句。其实,从逻辑上说,陈述句并不是学习疑问句的必要起点。不存在必须理解了陈述句才能学习疑问句的逻辑前提。

而且,从交流的角度来说,初学者学习的内容应当按照通常的交际场景来设定而不是根据结构难易来排序。在陌生人见面时,首先是打招呼、询问对方姓名、做自我介绍等。所以,在实际的学习中,就要从greeting 开始学习。虽然打招呼时要用到的语法结构可能要比陈述句的结构形式更复杂。现在的教材大多是依据真实的交际需求出发,从打招呼、自我介绍和自我介绍开始。这种交际法教材,比传统的以“This is ...”和“That is ...”等简单结构为学习起点的教材要更加合理、实用。

最后,初学者从“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I am ..., she/he is ...”“What’s your name?”这些打招呼的交际内容开始学习时,不会因为特殊疑问句与陈述句混合在一起学习而感到难以理解。即使他们不知道这些是特殊疑问句,也不知道这里有助动词前置、疑问词放在最前面等语法规则,也不影响学生很快掌握并且在真实的交流中运用这些语句。

错误结论二:语法规则是可以推理的

  语法是归纳性法则,是对语言现象的总结与概括。语法是没有逻辑起点的,也不可以从一个逻辑起点出发来推理出一套合乎规则的规则。比如,从逻辑上说,词形的变化应的是规则的,不应该有例外。在if/when 引导的句子中,主句是将来时态,从句也应该是将来形式,而不是用现在时表示将来。一般现在时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谓语动词后不应该加“s”。这些语法“规则”都无法从逻辑的角度去说明与解释。只有在世界语这样的人造语言或计算机程序语言中,才有完美的规则和逻辑。

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因为我们视语法为知识,错误地假定语法有一套自洽的逻辑规则,所以会编造出很多貌似合理的理由或原因来解释其实没有理由的语法规则。如果我们接受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法是从活的语言中归纳总结出的不完备规则,那么我们就不会过多地去讲解规则的原因,或是编造理由去牵强地说明语法规则的合理性。

  传统语法教材的问题与弊端

除了对语法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理解的偏差之外,传统的语法教材也有一些问题与弊端需要指出并引起注意。

  问题一

  传统语法教材的结构是以词法为中心而不是以句法为中心

词法中心的语法教材结构是从词类开始讲解语法。从名词、代词、形容词等,然后讲解时态、从句等。句法中心的教材结构是指以句子的结构、动词的句型(verb patterns)为主干来组织语法的内容。一切以句子为中轴来讲,从简单句的构成开始,然后是并列句、复合句的结构。其中,词法的内容也是以句子为中心组织的。

传统英语语法书中,张道真、薄冰都是以词法为中心编写的。以句法为中心编写语法书比较少。代表性的书籍有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章振邦教授编写的《新编英语语法》系列,他也针对中学生编写了《新编中学英语语法》。但以句法中心的语法教材在中学教学中的影响力有限。

  问题二

  语法主线与基本结构不突出

传统语法教材因按照词法中心来进行编排,也就无法突出英语语法的主线与基本构架。在组织结构很不清晰的情况下,为了面面俱到,做得细、碎、繁、难,看上去什么都讲了,其实没有重点与明晰的结构。教师与学生很难从中提炼出英语语法要义或是基本要点。

  问题三

  没有针对中国学生学习语法的特点与错误进行有效的归类与分析

在传统的英语语法教材中,很少有针对中国学生的错误和特点分类进行分析与讲解。即使有个别著作注意到了学生的错误,也只是在在细节和条目的层面进行分析,而没有根据没有从中国学习者实际的错误类型,结合英语与汉语的语言差异进行分析与讲解。

  传统语法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对语法是什么的理解偏差和流行的语法教材的种种问题,也导致了语法教学实践中的很多问题。

  问题一

  规则的讲解和练习先于语言的接触与输入

很多老师在语法教学遵循了固定的三步曲:讲解规则第一、示范举例第二、练习巩固第三。这种三步曲的教学核心是语法规则,而教学示例与练习都是为掌握语法规则而服务的。这种讲解方式最大的问题是语法规则的讲解与练习脱离语境。

此外,学生在学习特定的语法项目之前,也没有或很少(集中或分散地)得到足量的相关语言的输入。例如,在讲解现在完成时的时候,学生可能刚刚接触现在完成时,此前并没有接触到很多类似的语句。这时,就急于给学生讲解语法规则,学生其实很难真实理解。做练习也是照猫画虎。题型或是练习形式稍有变化就会出错。老师总是抱怨学生学了、练了,过后就忘了,其实遗忘的原因是错误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学生的问题。

  问题二

  让活的语言来适应死的语法

有些老师对语法规则的理解过于僵化,没有看到语言在动态演进过程中的规则变化。有一位初中老师出了一道练习题。题干是:“How are you?”, 选项有“I’m fine.”与“I’m good.”。老师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选出“I’m fine.”而不要选“I’m good.”。有个学生选了“I’m good.”,老师自然扣了分。后来学生找到老师说在美国电影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雷恩》中就有“—How are you? —I’m good.”这样的句子。老师就感觉很尴尬、困惑。这位老师后来在我一次讲座后的互动环节中专门就这个问题向我提问。我说她对语法规则的理解过于陈旧了。口语中人们常常会用“I’m good.”来回答“How are you?”这样的问题。老师没有及时了解语言的变化,还是用陈旧的规则来命题,被学生将军也是很自然的。

  问题三

  缺乏英汉语言结构的比较

老师在语法教学中,很少注意运用英语与汉语的区别来讲解英语语法。简单地说,英语是形式化的语言。语言的形式要求很高,是强形式化规则的语言,而汉语是意会或表意语言,语言的形式化规则很弱。在语法教学中,如果不能从英语和汉语的结构性区别去讲解,就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英语语法的本质特性。在下文中,我会用一些实例来说明如何进行英汉比较的语法讲解。

  问题四

  语法的例句与语法练习语境化程度不够

很多老师在语法教学中对例句和练习中的语句选择不够严谨。有很多例句和练习中的句子是为了说明某种语法规则而人为编写的。这类句子既不地道也缺乏真实的交际意义。我在听课过程中很少看到老师们用地道的英语句子或是语境丰富的英语语篇内容作为例句与练习的材料。导致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原因是老师自身的英语语言素养不足,对语言的地道性和语篇的选择与把握能力不足,而是直接采用了那些滥竽充数的教辅资料中的内容。

  关于高效能的语法教学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语法教学的效能,让学生有效而轻松地学习语法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我针对如何理解语法概念,如何做到“简化”而非“淡化”语法,如何处理新教材中的语法内容,如何选择合适的语法教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讲授语法等五个方面的问题,简单地说明一下自己的建议与想法。

  1深刻理解什么是语法

高效能语法教学的基础是正确的语法观念,或是说,要正确地理解“什么是语法”。对很多英语老师来说,什么是语法似乎是一个人所共知,无须讨论的问题。我想请各位老师体会一下两位近代英语教学大家和一位当代语法教学大家对什么是语法的理解。这种理解与我们熟悉的语法理念大有不同。

在1967 年出版的《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致教师的前言”里,英国著名的教材编写者L.G. Alexander 提出语法是:“ways of saying something”(人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而中国近代用英语写作而博得英美国家读者认可的著名作家林语堂在1940 年代撰写的《开明英语语法》的导言里说:语法是 “the science of expressions”(一种表达的规范)。这两位作者时间上相差几十年,空间上远隔重洋,但他们对“语法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理解却有不谋而合的共同之处。语法,对他们来说,首先是一个表达的规则或方式,而不是一种术语或知识的规则。从这种对语法的理解出发,语法教学就不该是以讲解与训练语法的规则为主,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法来理解语言,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

当代美国语言学家Diane Larsen-Freeman 在其巨著Grammar Dimensions提出“Form, Meaing, Use”的三维语法观,从语言形式、意义和运用三个维度去系统而完整地阐释了什么是语法这个基本的问题。

虽然中学英语教师不用像语言学家一样去研究语法的本质,但是如何理解语法,形成什么样的语法观念,对语法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接受某种语法学家的观念,但是我们的语法教学思路和行为是受自己的语法理念左右的。这种语法理念可能是隐性的,不为我们所觉知到,但的确会影响老师的语法教学思路与实践。根据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大部分老师对语法的理解深受语法是一套基于规则的知识体系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的。

  2语法教学应该“简化”但不能“淡化”

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有一种“淡化语法”说法变得比较流行。这种“淡化语法”的观点可能是针对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语法中心观的错误地反拨,但我认为纠正语法中心的最佳路径不是“淡化”而是“简化”语法。

英语语法是中国人在中国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必要辅助手段。原因之一是中国人在中国学英文没有自然的语言环境,因此无法通过海量输入、下意识学习和随时随地的语言交流去吸收与内化英语。原因之二是汉语是意会语言,表意的方式与语言形式的变化基本没有关联。英语是形式化语言,语言形式变化与表意功能密切链接在一起。而且形式化语言中的语法规则所需要的精准和具体也是汉语语言中缺乏的。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语言思维的转换。英语的语法学习是加快这种转换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语法教学不能淡化,更不能取消。

克服传统语法教学弊端与问题的方式是要“简化”而不是“淡化”语法。语法教学需要“简化”的原因是传统的语法教学体系过于繁杂、琐碎,而且过于注重机械的形式化规则,而非语法的交际与意义功能。“简化语法”的教学思路简单地说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第一,语法的基本结构应当以句法为中心、突出主干,宜粗不宜细。让学生能迅速了解与掌握英语语法的要义。在以后的语言学习与体验中,逐步加深对英语语法的理解与运用。第二,语法讲解方式要从语言本身出发、采用充分语境化的、地道的语言材料,运用归纳与探究方式来学习语法。第三,语法练习要简明了当、突出语境化因素。不应当纠缠于繁难细碎的规则,更不必用偏难怪题来为难学生。

  3如何有效使用英语教材中语法内容

现行教材的语法内容基本上是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语法条目来编写的,但不同教材的语法编排体例和讲解与训练方式并不相同。在教学中要有效使用教材中的语法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理解所用教材的语法编写思路和框架

理解教材编写者对语法的理解与理念,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中语法讲解与训练的方式。通常,在教师用书、作者的前言和教材编写者的各类培训讲座中,就能看出教材编写者的语法观与语法教学体系设计的思路。

2)要通看全学段(初中、高中)的教材里语法结构分布

了解三年中的语法要点的讲解顺序和语法条目的重复与循环方式。如果老师不通看三年的教材,就很难了解各个语法条目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与设计思路。也就很难在遇到具体的语法条目时,确定最适合的讲解方式与做法。比如,某些语法难点在教材中可能会重复、循环。那么,在第一次遇到这些语法条目时,就不必讲得过深、过细。只有对教材本身的语法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研究,才能在每个单元的语法教学中,最大限度地用好、教好相应的语法内容。

3)分析教材的语法讲解内容是否提供了足够多的语篇材料和语境化内容

比如,每个单元的阅读材料(课文)的内容是否与本单元讲解的语法要点相互匹配、对应?老师是否还需要针对本单元的语法内容补充教材之外的语篇材料?因为大部分教材的单元阅读内容很难与本单元的语法条目完全匹配。在很多情况下,老师可能需要补充与单元语法条目相关的语篇材料与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法内容。

  4如何选择合用的语法教材

除了教材中的语法内容之外,我建议老师们给学生选一本合用的语法教材作为课外语法学习的资料。系统的语法教材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英语语法框架,尤其适合在复习备考阶段系统地梳理语法的核心内容。

好的语法书有五个标准:一是主干结构非常清晰、明了。以句法为中心设计语法讲解体系;二是例句与练习的语言地道正确,提供足够多的语篇材料;三语法讲解简明扼要,易懂好学。用语篇内容引入语法现象,而不是罗列语法规则;四是训练题目突出语境和,交际特点;五是语法训练方式多样,不止是练习题,还有活动、任务等类型的训练。

  5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建议

1)用汉语而不是用英语讲授解英语语法

虽然我也很认可在英语课上老师要尽量运用英语进行教学,但是我始终觉得语法教学是一个例外。在语法教学中,应当多用汉语,少用英语。因为让学生学习用英语来理解语法概念和术语,会加重学生不必要的记忆和学习负担。大部分学生们在未来不会也没有必要成为语法学家,学习英语的语法术语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浪费。其次是中学生很难用英语去理解英语语法的含义与应用。其实英语的语法规则与思维用汉语都很难解释得清楚明白,要学生用英语理解英语语法,学生很难真正领会与运用。最后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只有用汉语讲解英语语法,才能够进行英语与汉语语法思维的比较与分析。比如,中国人常说的:“去哪儿啊?”“上课。”这个问答句子用英文来表达时,两个句子中都要有主语:“Where are you going?”“I am going to the class.”。英语中的主语“You”与“I”不可省略,而无主句则是汉语的常见形式。

英文的陈述、疑问和否定句式在形式化规则上要求都要有主语,即使从表意而言,并不需要主语。比如,中文说“下雨了”。在英文中就要说“It’s raining.”很多中国学生很难理解这类英文句子中的“it”的作用,因为从表意的角度来说“it”是可以不要的。英语中要有个形式主语只是语言的形式规则的需要。类似这样的英语与汉语的区别,不用汉语是无法讲明白的。

2)三种类型的语法项目的不同教学方式

在语法教学中,要区别对待三类不同的语法项目:一是易懂易错的,二是难懂易错的,三是难懂不易错的。

第一类是易懂易错的语法条目。通常给学生一讲就懂,但使用时常常会用错。比如,名词的复数形式变化,一般现在时中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谓语动词要加“s”等。这类语法规则很好懂,但学生常常出错。在教学中,除了重复、多次地提醒学生外,最好的办法是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浸没式输入(阅读、朗读、听力)来逐步培养语感解决此类问题。

第二类是难懂易错的语法条目。比如,情态动词的判断用法、定语从句、补足语结构、被动语态中的灵活运用等。这些语法条目本身就不容易理解,老师也很难讲透。学生在运用时也经常出错。针对这类语法条目,老师切忌一次性试图讲完所有用法。应当采用循环式往复、逐步加深的方式讲解与训练。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特别要结合语篇和语境,从语言形式、表意与功能三个维度去讲解分析。

第三类是难懂不易错的语法条目。比如完成时态、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非谓语动词等。这类语法项目学生初学时不容易理解。这类语法条目的难点英语的语法思维与汉语的区别。中文思维差别很大。老师必须结合汉语与英语的对照比较才能讲透。如果老师讲解到位、透彻的话,学生一旦真正理解了,就不容易做错。

3)语法讲解应当以语言输入为先,归纳规则为后

  传统的语法讲解是规则、示例、练习三部曲。我认为,在讲解语法规则之前,应当让学生接触得足够多的包含相关语法条目的语篇材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讨论、归纳、总结。从三维语法的思路出发,讨论语法条目的形式、意义与运用。学生只有在充分接触相关语言,从语用和语境中体会与感悟的语法的内在含义之后,才有可能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老师的教学是给学生提供鲜活、地道、语境化的语言材料,引导与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规则。这种教学方式看似费事耗时,但学生一旦掌握后就很少出错。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规则——示例——练习三部曲模式要有效的多。

4)语法讲解与训练的例句与练习要地道并且提供充分语境

在教学中,用于语法讲解的例句和练习的句子、语篇一定首先保证是地道准确的英语。很多语法教学材料中的例句是为了体现特点语法内容而编造的英语句子。既不地道,也不真实。其次,语法练习的内容要有充分的语境。传统的四选一的选择题,语境化程度再高也不够充分。对话、语篇类的练习(比如语法填空)的语境化程度就高的很多。单选题虽然在测试中经常用到,但并不适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作为训练题目使用。

  语法理解与教学的难与不难

  陈晓云: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理念上的共识

据本人这些年来与各地同行的交流和各种听课所得,老师们对于语法教学至少在下列三方面是有共识的。

  1语法教学该不该淡化?

有些文章提到该不该淡化语法教学是新课改以来争论的热点之一,但据本人的观察,并非如此,至少我接触过的一线老师并无人否认语法教学的重要性,理由很简单,语法考试在,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就在。课改初兴时,对于整个英语教学,的确有过一段时间的惶惶不安和不知所措。因为在当时,很多旧的方法被否定,但新的途径却尚未明朗,处于已破未立的阶段。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种培训、研讨课的增加,老师们大都能更好领会课标的精髓,并探索出一些实践经验,慢慢踏实自信起来。

  2语法是什么?为何要学语法?

语法固然是一种语言知识, 但更是一种语言技能,是听说读写之外的第五种语言技能,除语言学家外,大多数人学语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准确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相当多的英语专业的年轻老师,大学期间都曾主修过Larsen Freeman 的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老师们普遍能认同语法是技能,年轻老师更是如此。

  3如何教语法?

感知——发现——体验——运用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语法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隐性教学和显性教学相结合,但隐性教学更普遍,演绎法和归纳法并存,但归纳法更常见。老师们普遍能意识到,语法教学需依托语境,强调运用,以话题为主线,以情景为载体,以活动为核心,关注学生input—intake—output 的过程,实现form, meaning 和use 的统一,使文化和语言交融,知识和技能共长。

语法教学的课堂到底有多糟糕?为何糟糕?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饱受诟病。胡春洞教授的批评可能最能高度概括中学语法教学的问题: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规则讲解轻语法使用;重掌握规则轻掌握实例。那么,中学的英语语法教学到底有多糟糕?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新课程改革,英语语法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讲解规则、操练习题的方法已经至少不占领课堂的主流,语境、任务、运用、交际等方法的综合使用,已经成为普遍接受并逐步实践的语法教学思路。然而,本人并不否认上述规则讲解过细,无意义操练过多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本人认为其中原因如下:

  1非不想为,而是不知如何为

含有目标语法的语篇语境比较容易找到,但要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让学生感兴趣、接近真实交际的运用任务很有挑战性。

  2时间成本太高

讲解规则操练习题远比精心提供语境,设计运用任务更方便快捷好操作,课堂也更有序可控,教学效果更能及时检测。

  3考试之过

虽说广东高考语法已取消四选一的考查方式,但各种月考联考还保存此题型,有些题目更是“不走寻常路”“题不惊人誓不休”。比如定语从句专考何时不能用which, 只能用that,比如主谓一致的各种如many a +Noun 到底是单数还是复数的陷阱;此情之下,老师们宁愿错杀一万,也不敢放过一个。所谓“全面排查,系统复习”根源就在于此。

  4实际操作问题

一个很值得思考的现象是,有些满堂灌规则、满堂练习题的老师,其学生考试成绩还挺好,尤其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所以,这部分老师没有感受到转变语法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动力。

  ※以上内容均来自《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年第7期“英语教育微信谈”栏目,原题为《英语语法教学的知与行——谈小学英语复习课中教材的再利用》,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