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前沿

研究者、实践者、引领者 —我与英语课改共成长

2016年07月13日
分享到

1991 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我一直在广东这片改革前沿的热土上为基础英语教育辛勤耕耘。 23 年来,亲历了九次国家各类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变化,参与和见证了 2001 年和 2004 年启动的初中和高中新课程改革,在一系列国家和地方英语课改的推动下,我一直在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思考者、引领者等不同角色中转换,取得博士学位和正高研究员技术职称,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了从一名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研员的精彩蜕变。可以说,我的专业成长过程是我国自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课改促使我成长与成熟。


课程教材改革

课程教材改革工作专业性强,通过主持课程规划和教材编制工作,我获得了不断更新知识的机会,并初步实现了事业转型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初,广州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中小学的英语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使之成为本地区的教育强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广州市自“文革”后就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 1992 年起,广州市教育局开始筹划编制衔接小学的初中英语教材。 1998 年秋季,广州市启动初中英语实验教材试验工作。鉴于我在广东广雅中学工作期间的突出教学教研业绩, 1997 年被调入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担任英语教研员,到教研室后,主管还跟合作的专家学、跟经验丰富的教研员学。实验工作于 2001 年圆满结束。三年的实验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并燃起了我重归校园的愿望。怀揣理想,我于 2002年考入世界名校英国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全职攻读研究生课程,获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方向)硕士。归国后,我主持了广州市小学和初中的课程规划工作,确立了小学一二年级开设口语初中英语实验教材试验工作。主要的工作职责包括审读教材,开发教材配套资源,协调中外双方编写队伍的工作,开展教学评价和师资培训,收集分析实验数据等。显然,对于一个刚离开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来说,要把这些工作做好难度不少。学习成了我的主要任务,包括学习语言教学、课程、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理论。这期间的学习途径有很多,除了看书自学,课程,三年级起开设国家课程,并开发关注本土文化的地方课程的课程设计思路。教材编制方面,先后主管了两套小学和两套初中的教材编写或改编工作。此外,2004 年,广东省成为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四个省份之一,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大力支持我省的课改推进工作,我作为主管高中英语课改的教研员,身先士卒,带领全市高中教师研究教材、教学和评价,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设全市性学习社群,高质量地完成课改任务。

参与课程规划和教材建设工作,让我进一步地理解了基础英语教育的课程目标,更深刻地理解了如何实现课程目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如何通过课程为载体,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文化提高认识世界、发展心智和发展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做中学”,使我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和驾驭大型课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课改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担任教研员工作以来,课堂教学研究和指导实践一直是我的主要工作。

1996 年到 2006 年的十年间,广州市教育教研室在全市范围的中小学内开展了为期十年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实证研究。作为英语教研员,我积极投身于这场对广州市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改革热潮中,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等理论和实践方法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体验,我认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学生的终身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可以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质量而达成目标。近十年来,我一直在探讨一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教学范式。我试图以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作为切入口,建构一种以学习策略指导为特色的教学模式。从2001 年起,我开始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合作策略等研究。近年来,我更加关注作为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通用认知能力的研究。通用认知能力(如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目前国内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非常缺失,大部分的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把语言教学理解为语言技能培养和语言知识教授。我在多年的文献研究和实证数据基础上,提出“中学英语‘策略促自主’教学模式”,总结出中学常用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语言学习认知策略、通用认知能力培养策略、调控策略、合作策略与资源策略,尤其是电子辞典使用策略)并开发用于策略指导的课堂教学活动。该模式主要以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研究为理论依据,主张教学可以通过“体验→探究→策略指导自主学习”以及贯穿教学全程的评价环节展开。体验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文字材料等作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此外,通过听、读途径,输入新的语言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内容和语言在语境中的应用。探究阶段,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加深对输入材料的理解和内化。策略指导,着重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阶段,包括应用和反思,通过任务驱动,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应用所学知识和所学策略,解决问题并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践中,我们无需拘泥于一定的程式或公式,策略指导可以独自成为一个教学环节,但也可以贯穿于体验和探究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学习建议“提供者”的角色。该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最大的贡献在于依据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而提出了中学生常用学习策略的研究并设计了相关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建构能力的课堂教学任务。


教学评价改革

广东省一直是国内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先行者,多年来,广东省基础英语教育工作者接受了多次的评价改革洗礼,并在研究改革、适应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1985 年广东省率先进行高考标准化考试试验, 2007年首届高中新课改高考,题型全新变革, 2011 年全面实施高考英语“人机对话”听说考试,中考方面也在不断创新尝试。 1999 年至 2011 年间,我担任广州市高中招生考试英语科的命题人员,主持或参与命题组工作。回想第一年参与中考命题工作,真是诚惶诚恐,从事这种高利害考试的出题工作,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专修测试评价的决心。之后,我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广州市进行的“人机对话”英语口试研究。2004 年,广州市成为国内第一个把“人机对话”中考口试成绩正式算入英语中考总分的城市,该考试的实施对中学的口语教学带来了正面的反拨作用。此外,作为广州市的英语学科带头人,我策划和组织了中考题型改革、高中毕业考试改革等工作。测试评价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以及我本人的工作职责与社会责任感,使我选择了它作为博士和博士后的主攻研究方向。 2004 年,我考取了英国排名前十的兰卡斯特大学 (Lancaster University),修读五年制博士学位课程。学习期间,有幸师从了国际知名测试专家 Dianne Wall Charles Alderson 教授,系统学习了测试评价的传统理论并对该领域的国际前沿理论有了深入了解。2010 4 月至 2012 4 月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期间参与了广东省英语高考命题工作。 2012 6 月应聘到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工作后,结合广东英语特色课程建设的要求,我提出建构广东省中小学英语课程评价“校本评价”、“质量监测”和“等级考试”三大体系的设想,并作了相关的顶层设计。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和开发一系列科学可操作的评价工具是保证课程高质量实施的重要手段。归纳起来,这些年我主要通过理论研究、服务决策、指导实践三个层面去参与和推进区域评价改革工作。

理论研究方面,我通过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和开设学术讲座等介绍前沿理论,展示个人观点,分析实践现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引领教师群体。近五年我发表了近 20 篇测试评价方面的论文,就测试的反拨效应、中小学各类考试、教师培训项目评价等方面提出个人见解,并出版测评方面的个人学术专著三部:Washback on Teachers' Beliefs and Behaviour: Investigating the Process(中文译名:《语言测试对教师信念及教学行为的影响:反拨效应形成过程研究》)、《中小学英语测试培训课程的内容体系建构》和《中小学英语校本评价》。这三部专著均以基础教育的英语测试为研究主题,从考试对教学和教师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评价的角度,结合语言测试的有关理论和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理论上的见解和实践指导建议,对研究人员、师范院校学生和一线教师都有参考价值。其中,我提出的“考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的形成过程模型”在理论上丰富了反拨效应过程的研究,为日后关于测试对教学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上,该模型为如何应用考试变革来有效推动课程整体改革提供了决策借鉴。考试变革并不能自动带来教学上的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配套系统设计,关注教师的理念和态度、控制信念和实施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才能保证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顺利进行。

服务决策方面,在担任广州市教研室主任助理、义务教育教研部主任和英语科科长期间,我主持或参与了大量基础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的决策研究。例如:区域英语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中考英语考试大纲的制订等。此外,我积极投身于区域考试改革。 2007 年至 2008 年,本人主持了广州市英语“中考”改革设计与实施工作,撰写了《关于开展广州市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研究的报告》,有关研究成果被广州市教育局采纳。

指导区域和学校测评研究与实践是教研员的职责之一。在主管广州市英语高中毕业考和英语高考备考工作期间,我通过以下方式,指导教研员和教师开展测评研究和实践:成立测试研究小组,搭建传播理念和研讨交流平台;举行专题学术讲座;指导校本教研;组织区教研员参与考试评卷和质量分析调查工作;组织各区开展考试研究,撰写专题论文,编制教研通讯等。

在指导学校开展校本评价工作过程中,我提出了中小学英语校本评价体系(见图 1),用于学校开展评价工作的规划,促进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

QQ截图20160713144844

图 1 中小学英语校本评价体系

以实施评价的时间作为划分依据,中小学英语校本评价体系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使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形成性评价由四部分组成:纸笔测试、课堂行为表现评价、课外行为表现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纸笔测试、课外行为表现评价和社会公开考试。其中,纸笔测试是指一种传统的测试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的考试,常见的纸笔测试形式包括八种: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排序题、填空题(包括填表或填图)、问答题、翻译题、作文(书面表达)题。行为表现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指要求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应用某些技能,并产出成果,评价者通过观察等手段对成果进行评价。校本评价与学校每一天的教学和每一位学生息息相关。行为表现评价是评价的一种方式,是传统的标准纸笔测验的补充。这种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有助于考查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并激发其学习情趣。常用于英语校本评价的主要方式包括观察、角色扮演、访谈、小论文、日志、学习记录和成长档案袋等。根据目前国内中小学英语教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校内的行为表现评价可以分为课堂行为表现评价以及课外行为表现评价。课堂行为表现评价的主要评价内容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例如:回答问题、完成试题、小组讨论等)达成教学目标的表现情况。课外行为表现评价包括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布置的作业、项目任务、读书笔记、海报等)完成情况评价以及项目任务(例如:朗读、唱歌、口头汇报、回答问题、讨论、辩论等)的现场表现评价。课外行为表现评价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中评判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也可以用于终结性评价,作为评判学生阶段性学习成就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三个课改的重要领域外,根据我目前工作的研究院的功能定位,有不少日常工作涉及教育政策制定与政策评析领域,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过去研究得不深入的领域。可谓学无止境,我从中又找到了要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的动力。

回忆成长之路,苦中有乐,跟随着国家课改的步伐,与很多同行一样,我也实现了从新手、胜任、成熟、专家等阶段的逐步转变。这 23 年是不断学习与实践,服务师生、学校、社会的过程,也是展现个人生命意义与个人价值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体现了身边的领导、师长、家人的亲切关怀和无私指导的过程。

从自己成长的过程,希望可以与年轻教师或教研员分享我的一些专业成长感悟。要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或教研员,在专业发展进程中,就要努力促使自己成为终身的研究者、反思型的实践者和开拓型的引领者。


终身的研究者

1. 保持学习和工作热情,养成好的教师专业情意品质。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包括价值观、兴趣、态度、意志等。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有探索的好奇心与动机。

2. 努力增强个人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自我发展意识是专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或教研员,首先要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如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一般教学知识,如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因素、课堂管理等;学科教学知识,如英语学习策略、语言学习的过程与产出特征等;背景知识,如对教育政策的了解,对学校的了解,对周围文化的了解等。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难游刃有余地应用自己所学。此外,专业发展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恰当途径,如学历进修、短期培训、继续教育课程、观摩、上公开课、举行讲座等。


反思型的实践者

1. “勇挑重担做中学”是促使个人进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作为教师,要敢于承担各级各类的公开课,教研员要勇挑重担,承担课题、项目,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磨炼个人意志与本领的过程。开展课题研究是拓展专业知识的好机会。从撰写课题申报书、到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收集与分析数据,各个过程都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从中获取新知识、应用已

有知识。

2. 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有理论,但不接地气,很难成为优秀的教研员,反之亦然。有些教师善于课堂教学,但忽视总结个人经验,并进行理论升华,也难以在专业发展的路上走得远。因此,教研人要善于学习,吸收传统理论和前沿理论的精华,同时要勤于学校及教学调研,分析案例,举一反三,充分应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教师要勤于思考,形成个人的教育思想,归纳总结,提升教学心得,例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有益尝试。

3. 抓住个人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契机和机遇,如日常工作中的关键事件(举行公开课、讲座、写论文、参加比赛等),进行反思、内化并施行自我调控,促进自我发展。

4. 教学、教研工作都需要根据实践情况不断调控,合理规划。选择合适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开拓型的引领者

1. 敢于担当,不怕苦累、淡泊名利,努力成为教师群体的榜样。

2. 努力打造团队,倡导团队精神与合作。谨慎谦虚,善于借助外力,优化队伍。

3. 善于吸取新理念和运用新知识及新经验,积极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和创新,乐于与同伴分享,乐于指导其他教师。4. 不断提高组织、统筹、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校或区域团队优势。在我国,有超过 10 万名教研员在各教研部门中承担着基础教育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等工作,这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队伍在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我深感自豪并深感任重道远。矢志不渝,踏实前行,让我们共同努力,在理论与实践中搭建桥梁,与一线教师共同奋斗,为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添砖加瓦!


黄丽燕,应用语言学博士,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英语教研员,中山大学及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兼职 硕士导师,闽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兼职教授。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